肛门坠胀便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内痔、外痔、肛裂、直肠息肉、肛窦炎等。
内痔:是由于直肠下端黏膜下静脉丛曲张形成,当排便时可引起便血,血液通常为鲜红色,点滴状或喷射状,一般无疼痛,可通过坐浴、涂抹药膏等方法缓解症状,严重时需手术治疗。
外痔:多因静脉丛淤血、曲张形成,可出现肛门坠胀、疼痛,排便时可伴有便血,一般为点滴状,可通过坐浴、涂抹药膏、局部热敷等方法减轻症状,必要时手术切除。
肛裂: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溃疡,排便时可引起剧烈疼痛,随后出现少量便血,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纸上,可通过坐浴、局部涂抹药膏、扩肛等方法治疗,避免便秘可预防复发。
直肠息肉:直肠黏膜上的隆起性病变,可引起便血,血液颜色鲜红,量较少,可通过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
肛窦炎:肛窦发炎导致局部疼痛、坠胀,有时可伴有便血,一般为少量点滴状,可通过坐浴、局部涂抹消炎药等方法治疗。
注意事项: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蹲,注意肛周清洁,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