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气道狭窄、咽鼓管咽口受压、骨质改变、周围组织浸润等。
1. 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在影像学检查中,尤其是鼻咽侧位片及CT检查时,可清晰看到鼻咽顶后壁的软组织影明显增厚。正常情况下,该部位软组织厚度有一定范围,当腺样体肥大时,其厚度超出正常标准,呈现出隆起状改变,密度通常较为均匀。
2. 气道狭窄:由于腺样体肥大占据了鼻咽腔的空间,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狭窄。在影像学上,可直观地观察到气道的横截面积减小。严重时,气道可能呈裂隙状,这会对呼吸功能产生明显影响,尤其在儿童中,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
3. 咽鼓管咽口受压:腺样体与咽鼓管咽口位置相邻,当腺样体肥大时,会对咽鼓管咽口造成压迫。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咽鼓管咽口变窄或闭塞,这可能影响中耳的正常通气和引流,进而引发中耳疾病,如分泌性中耳炎等。
4. 骨质改变:长期的腺样体肥大可能对周围骨质产生影响。在影像学上,可见到邻近骨质的吸收或硬化改变。例如,蝶骨体、枕骨斜坡等部位的骨质可能出现形态上的改变,这提示腺样体肥大的病程可能较长,对周围结构的影响较为严重。
5. 周围组织浸润:相对较为罕见,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肥大的腺样体可能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影像学表现为周围软组织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分界模糊,这种情况需要高度警惕恶变的可能。
腺样体肥大的影像学表现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医生会根据具体的影像学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定期复查,以评估病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