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创伤性口炎常见的有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口炎、烫伤性口炎、化学性损伤口炎、药物过敏性口炎、放射性口炎等。
1. 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口炎:多因婴幼儿在进食时不慎咬伤、硬物挫伤等导致口腔黏膜损伤,引发炎症。比如孩子在长牙期,可能会因为牙龈瘙痒而咬到嘴唇或舌头,造成局部黏膜破损,出现疼痛、红肿等症状,破损处还可能形成溃疡,影响孩子正常的进食。
2. 烫伤性口炎:常因家长疏忽,给婴幼儿喂食温度过高的食物或饮品所致。过热的食物接触口腔黏膜后,会引起黏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出现水疱、溃疡。孩子会因口腔疼痛而哭闹不止,拒绝进食。
3. 化学性损伤口炎:多是由于婴幼儿接触到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引起,如误服强酸、强碱等。口腔黏膜接触后会迅速发生组织坏死、溃疡,疼痛剧烈,还可能伴有吞咽困难等症状。
4. 药物过敏性口炎:婴幼儿在使用某些药物后,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引发口炎。常见的致敏药物有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表现为口腔黏膜红肿、水疱、糜烂等,同时可能伴有皮肤瘙痒、皮疹等全身症状。
5. 放射性口炎:相对较为罕见,主要是因婴幼儿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时,射线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可导致黏膜萎缩、干燥、溃疡等,严重影响口腔功能。
家长要关注婴幼儿口腔健康,喂食时注意食物温度适宜,避免让孩子接触危险物品。若发现孩子口腔出现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