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主要包括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其他病原体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全身性疾病肾损害、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及遗传性肾炎等。
1.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这是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病因。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导致炎症和损伤。常见的链球菌感染包括咽部感染如扁桃体炎和皮肤感染如脓疱疮。患者在感染后 1 - 3 周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
2. 其他病原体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除链球菌外,其他病原体如细菌如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病毒如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寄生虫如疟原虫、弓形虫等感染后,也可能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这些病原体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可能导致肾小球损伤。
3. 全身性疾病肾损害: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血管炎等,可累及肾小球,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这些疾病通过自身免疫机制或炎症反应,损伤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
4.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 IgA 肾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表现为急性肾小球肾炎。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等有关。
5. 遗传性肾炎:
如 Alport 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少数情况下可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这类疾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肾小球基底膜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引起肾小球损伤。
在面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休息、饮食调整、控制血压、利尿消肿等。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