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下切除息肉后可能出现出血、穿孔、感染、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
1. 出血:
肠镜下息肉切除后,创面可能会发生出血。早期出血较为常见,多在术后数小时内发生,与术中止血不彻底、结扎线脱落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便血,严重时可出现大量鲜血便,甚至导致失血性休克,需要及时进行内镜下止血或手术干预。
2. 穿孔:
这是相对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能由于操作过程中器械对肠壁的损伤、电切时能量过大等原因引起。患者会出现剧烈腹痛、腹胀,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一旦发生穿孔,需根据穿孔的大小、部位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修补。
3. 感染:
术后感染也时有发生,主要与肠道细菌污染创面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后果。一般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4. 迟发性出血:
相对较为罕见,多发生在术后数天至数周。可能是由于创面愈合不良、局部血管再通等原因导致。患者可能再次出现便血等症状,同样需要及时处理。
肠镜下息肉切除后,患者应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出现腹痛加剧、便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术后需遵循医生的饮食指导,逐渐恢复正常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促进创面的愈合,保障身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