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窟窿里面长肉可能是牙髓息肉、牙龈息肉、牙周膜息肉、食物残渣刺激、不良修复体刺激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手术切除、去除刺激因素等。
1. 牙髓息肉:多因牙齿龋洞较深,牙髓慢性炎症增生,从髓腔穿出形成息肉样物。对于有保留价值的牙齿,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牙髓治疗,如根管治疗,去除感染牙髓组织,之后进行补牙修复。若牙齿无保留价值,则需拔除患牙。常用药物有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需遵医嘱用药。
2. 牙龈息肉:龋洞边缘的牙龈乳头因长期受食物残渣、细菌等刺激,增生进入龋洞内形成。一般在局部麻醉下切除牙龈息肉,同时去除龋洞内腐质,进行补牙。术后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遵医嘱服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奥硝唑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
3. 牙周膜息肉:多发生于多根牙的龋损发展穿通髓室底,刺激牙周膜增生,从髓室底穿孔处长入龋洞内。若牙根稳固,可尝试进行牙周治疗和牙髓治疗联合处理;若牙齿松动严重,通常建议拔除。治疗中可能用到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罗红霉素分散片、对乙酰氨基酚片,要遵医嘱。
4. 食物残渣刺激:长期食物残渣嵌塞在牙窟窿内,刺激牙龈组织增生。需及时清理龋洞内食物残渣,可使用牙线、冲牙器等。之后对龋洞进行补牙修复。日常可使用丁硼乳膏刷牙,遵医嘱服用阿奇霉素分散片、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洛索洛芬钠片。
5. 不良修复体刺激:不合适的假牙、补牙材料等刺激牙龈,导致牙龈增生。应及时拆除不良修复体,重新制作合适的修复体。术后可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替硝唑片、萘普生片,同时注意口腔卫生。
治疗后要保持口腔清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避免食用过硬、过黏食物,防止对患牙造成损伤。按医生要求定期复诊,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