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石症是涎腺导管或腺体内形成结石并引起一系列症状的疾病。涎石形成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有关。局部因素如导管炎症后管腔缩窄、异物等,使涎液滞留,钙盐沉积形成涎石。全身因素可能与机体的无机盐新陈代谢紊乱有关。
涎石症多发生于下颌下腺,其次为腮腺,舌下腺及小涎腺较为少见。患者常表现为进食时腺体肿大并伴有疼痛,停止进食后症状逐渐缓解。若涎石阻塞导管,可导致涎液排出受阻,引起腺体继发感染,出现腺体红肿、压痛等症状。
诊断涎石症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X 线检查及涎腺造影等。对于较小的涎石,可采用保守治疗,如口含维生素 C 片、进食酸性食物等,促进涎液分泌,使涎石自行排出。若涎石较大且不能自行排出,或伴有腺体反复感染,则需要手术治疗,去除涎石及病变的腺体组织。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涎石症的发生,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多喝水,避免涎液浓缩。若出现涎腺部位的肿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