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是指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疝气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腹壁强度降低,如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是先天形成的薄弱点,或者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及感染等导致腹壁强度减弱;另一方面是腹内压力增高,如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举重、腹水、妊娠等,都可能使腹内压增高,从而诱发疝气。
疝气的症状因疝气的类型和发生部位而异。常见的疝气有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站立或用力时肿块突出,平卧或用手按压时肿块可回纳。股疝则多见于女性,表现为大腿根部的肿块。脐疝常见于婴幼儿,表现为脐部的突出物。切口疝则发生在手术切口部位,表现为切口处的肿块。
如果怀疑有疝气,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通过体格检查、超声等检查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将突出的脏器或组织还纳回原位,并修补腹壁的薄弱点或缺损。对于一些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也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治愈疝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避免举重、剧烈运动等。同时,一旦发现疝气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