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疝气,又称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孔隙或薄弱区,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
小腹疝气的发生主要与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两大因素有关。腹壁强度降低可能是由于先天性的腹壁薄弱,或者是后天性的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感染等原因导致。腹内压力增高则常见于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举重、腹水等情况。
小腹疝气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开始时肿块较小,仅在患者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患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肿块可自行回纳、消失。随着病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肿块突出时,患者可有下坠感,伴有胀痛或牵扯性腹痛。
对于小腹疝气的治疗,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修补腹壁的缺损或薄弱区,防止腹腔内的脏器再次突出。对于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如使用疝气带等,但这种方法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疝气。
在日常生活中,患有小腹疝气的人应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防止腹内压增高。同时,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因素。如果发现疝气肿块不能回纳,伴有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发生嵌顿疝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