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脂肪肝的级别常见方法有肝脏超声、CT 检查、磁共振成像MRI、肝活检、血液检查等。
1. 肝脏超声: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通过超声的回声特点来判断脂肪肝的程度。正常肝脏组织在超声下呈现均匀的中等回声,而脂肪肝时肝脏回声增强,前场回声细密,后场回声衰减。根据回声衰减程度以及肝内血管纹理的显示情况,可将脂肪肝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脂肪肝时,肝脏回声稍增粗,前场回声略增强,后场回声轻度衰减,肝内血管纹理清晰;中度脂肪肝肝脏回声进一步增强,前场回声明显细密,后场回声衰减较明显,肝内血管纹理欠清晰;重度脂肪肝肝脏回声显著增强,前场回声极度细密,后场回声严重衰减,肝内血管纹理难以辨认。
2. CT 检查:CT 图像能清晰显示肝脏的形态、大小及密度变化。正常肝脏密度均匀,CT 值一般在 40 - 80HU 之间。当发生脂肪肝时,肝脏密度降低,肝/脾 CT 比值可作为判断脂肪肝程度的指标。肝/脾 CT 比值在 0.7 - 1.0 之间为轻度脂肪肝;比值在 0.5 - 0.7 之间为中度脂肪肝;比值小于 0.5 则为重度脂肪肝。同时,CT 还能发现肝脏是否存在其他病变。
3. 磁共振成像MRI:对脂肪肝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在鉴别诊断方面。它可以通过不同序列成像来观察肝脏脂肪含量及分布情况。在 T1WI 和 T2WI 序列上,脂肪肝表现为肝脏信号增高,脂肪抑制序列上信号减低。通过测量肝脏的脂肪分数,能较为准确地评估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不过,MRI 检查费用较高,检查时间较长,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4. 肝活检:是诊断脂肪肝分级的金标准,通过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直接观察肝细胞内脂肪滴的大小、数量以及分布情况,准确判断脂肪肝的分级,还能明确是否存在炎症、纤维化等其他病变。但肝活检属于有创检查,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和风险,如出血、感染等,一般不作为首选。
5. 血液检查:某些血液指标可辅助判断脂肪肝的级别。例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指标可能升高,且升高程度与脂肪肝严重程度有一定关联。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血脂指标也常出现异常。一些新型的血液标志物如 FibroScan 检测的肝脏硬度值等,也有助于评估脂肪肝是否进展到纤维化阶段。但血液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单纯依靠血液指标准确分级。
在进行脂肪肝级别判定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史、各项检查结果等多方面因素,以做出准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