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律失常是指小儿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健康儿童,但多数发生在患有心脏病的患儿中。
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因其类型而异。有些心律失常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心电图检查时被发现。而有些则可能表现为心悸、头晕、乏力、胸闷、气短等,严重时甚至可出现晕厥、抽搐或心力衰竭。
导致小儿心律失常的原因较为复杂。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是常见的原因。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也可能引起心律失常。
诊断小儿心律失常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包括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有时还需要结合心脏超声、心肌酶谱等其他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的原因和类型。
对于小儿心律失常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果心律失常较轻,且没有明显症状,可能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定期复查。但如果心律失常严重,影响到心脏功能或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则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除颤、射频消融术等。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同时,要注意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以免诱发心律失常。如果孩子被诊断为心律失常,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给孩子服药,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