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和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方式多样,常见的有影响药物吸收、改变药物代谢、影响药物疗效、增强或减弱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等。
1. 影响药物吸收:食物的存在可能会改变胃肠道的pH值、蠕动速度等,进而影响药物的溶解和吸收。比如,脂溶性药物在进食高脂肪食物后,可能因胃肠道中脂肪含量增加,促进其溶解和吸收;而一些药物与食物同服时,食物中的成分可能与药物结合,阻碍药物的吸收,像四环素类药物与牛奶同服,牛奶中的钙会与药物结合,降低药物的吸收率。
2. 改变药物代谢:肝脏中的一些酶参与药物的代谢过程,某些食物可能诱导或抑制这些酶的活性。例如,葡萄柚汁中含有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可抑制肝脏和肠道中的CYP3A4酶,使通过该酶代谢的药物如硝苯地平、环孢素等在体内的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升高,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3. 影响药物疗效:食物中的成分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降低或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如服用抗痛风药物别嘌醇时,若同时大量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会抵消药物的降尿酸作用,不利于病情控制;而服用铁剂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草莓等,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增强补铁效果。
4. 增强或减弱药物不良反应:某些食物会使药物的不良反应加重或减轻。比如,服用降压药期间大量饮酒,酒精会扩张血管,与降压药协同作用,导致血压过度下降,增加低血压风险;而在使用抗生素时,适当食用酸奶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减轻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不良反应。
5. 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食物与药物直接接触可能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像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时,若同时进食过多酸性食物,可能会破坏药物在胃黏膜表面形成的保护膜,影响其保护作用;还有一些药物与食物混合后可能产生沉淀、变色等现象,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
在日常生活中,服药时应多留意食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了解所服药物的特性,查看药品说明书中关于饮食的注意事项。尽量避免在服药前后短时间内食用可能影响药物效果的食物。若不确定某种食物与药物能否同时食用,可咨询专业的医生或药师,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发挥药物最佳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