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可以检查尿液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尿比重、尿蛋白等。
1. 尿液颜色:正常新鲜尿液呈淡黄色至深黄色。颜色改变可能提示不同疾病,如血尿尿液呈红色或洗肉水样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等;胆红素尿尿液呈深黄色或黄褐色多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
2. 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清澈透明。若尿液中含有较多的细胞、管型、结晶等成分时,可使尿液变得混浊,如泌尿系统感染时,尿液中白细胞、细菌增多,可导致尿液混浊。
3. 酸碱度:正常尿液一般呈弱酸性,pH值在4.5 - 7.5之间。尿液酸碱度受饮食、药物及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例如,进食大量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后,尿液可呈碱性;而在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下,尿液可呈酸性。
4. 尿比重:主要反映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正常成人尿比重在1.015 - 1.025之间。尿比重增高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热等;尿比重降低多见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
5. 尿蛋白: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含有微量蛋白质,定性检查为阴性。当尿蛋白定性检查为阳性时,称为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等情况;病理性蛋白尿则多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
在进行尿常规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正常饮食,尽量避免服用对尿液有影响的药物。留取尿液时,应取中段尿,以减少污染。女性应避开月经期,以免影响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