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骨位于手骨的近侧部,在手掌与前臂交界处,由8块小骨组成,排成两列,每列4块,从桡侧向尺侧,分别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等。
1. 手舟骨:
手舟骨是近侧列腕骨中最大的一块,位于腕骨的桡侧。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并在手部的运动和承重中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2. 月骨:
月骨呈半月形,位于手舟骨和三角骨之间。月骨在维持腕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三角骨:
三角骨位于月骨的尺侧,其形状为三角形。三角骨参与构成腕关节的关节面,对腕关节的运动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4. 豌豆骨:
豌豆骨位于三角骨的掌侧,是8块腕骨中最小的一块。豌豆骨主要起到增强手部肌腱力量和保护尺神经的作用。
5. 大多角骨:
大多角骨位于腕骨的远侧列桡侧,其外形较大且不规则。大多角骨在拇指的运动和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有助于拇指的伸展、外展和对掌运动。
6. 小多角骨:
小多角骨位于大多角骨的尺侧,形状较小且多角形。小多角骨与其他腕骨共同协作,参与腕关节的运动和手部的精细动作。
7. 头状骨:
头状骨是腕骨中最大的一块不规则骨,位于腕骨的中央。头状骨在腕关节的运动和手部的整体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维持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至关重要。
8. 钩骨:
钩骨位于腕骨的远侧列尺侧,其远端有一钩状突起。钩骨在手部的运动和稳定性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与一些手部肌腱和韧带相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保护腕部,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如感到腕部不适或疼痛,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