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壁异常的出血性疾病常见的有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相对罕见的有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性假性血友病等。
1.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可同时伴发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其他过敏表现,多见于青少年,春秋季好发,发病前1 - 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
2. 单纯性紫癜:多见于青年女性,常与月经周期有关。临床特点为皮肤反复出现瘀点、瘀斑,多位于下肢及臀部,呈对称性分布,可自行消退,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检查均正常。
3.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基本病理改变是皮肤和黏膜的毛细血管、小动脉及小静脉壁变薄,缺乏弹力纤维和平滑肌,导致血管脆弱易破裂出血。表现为皮肤和黏膜的毛细血管扩张,呈针尖状、小结节状或血管瘤样,易发生鼻出血、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等。
4.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基因缺陷导致vWF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临床特点为自幼即有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出血症状相对较轻,但可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日常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和刺激。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增强血管韧性。若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瘀斑、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