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的感染可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如血源性感染、创伤后感染、医源性感染等。
1. 血源性感染: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的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骨髓,是骨髓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如疖、痈、扁桃体炎等感染灶的细菌入血后,可随血流到达骨髓,引起骨髓炎。
2. 创伤后感染:开放性骨折或骨折手术后,细菌直接侵入骨折部位的骨髓,导致骨髓炎。骨折处的血肿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容易引发感染。火器伤等穿透性创伤也可导致骨髓炎的发生。
3. 医源性感染:医源性因素也是引起骨髓炎的重要途径之一。如骨科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细菌进入骨髓;内置物如钢板、钢针等植入后发生感染;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创伤,如发生创伤应及时正确处理,防止细菌感染。进行骨科手术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如有感染性疾病,应及时积极治疗,避免细菌扩散至骨髓。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机体抵抗力,以预防骨髓炎的发生。如果出现发热、局部疼痛、红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