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常见的病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胆红素脑病等,罕见的病因包括先天性脑发育畸形、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1.早产: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早产是脑瘫的常见原因之一。早产儿的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尤其是脑部,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增加脑瘫的发生风险。
2.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身体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各种不良因素的抵抗力较弱,易导致脑部损伤,进而引发脑瘫。
3.新生儿窒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的自主呼吸而导致缺氧、酸中毒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窒息会造成新生儿脑部缺氧,严重时可引起脑组织损伤,是脑瘫的重要危险因素。
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导致脑瘫的常见原因之一,病情严重者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
5.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是指胆红素引起的神经系统损伤。当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时,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发展为脑瘫。
对于脑瘫患儿,家长和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定期带患儿到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和评估。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防止感染;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为患儿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患儿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