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常见病因包括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先天性解剖异常等。以下是关于腹股沟斜疝的详细介绍:
1. 腹壁强度降低:这是腹股沟斜疝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逐渐萎缩,强度降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及感染等也会导致腹壁强度下降,使腹腔内脏器容易通过薄弱部位突出形成疝。
2. 腹内压力增高:慢性咳嗽、长期便秘、排尿困难如前列腺增生症、膀胱结石、腹水、举重、婴儿经常啼哭等均可引起腹内压增高,为疝的形成提供了动力。
3. 先天性解剖异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睾丸下降过程中鞘状突未闭或闭锁不全,成为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疝囊。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斜疝多于左侧。
4. 其他因素:某些疾病如肥胖、营养不良等也可能影响腹壁的强度,增加腹股沟斜疝的发病风险。
5. 遗传因素:虽然腹股沟斜疝的遗传因素并不十分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家族中有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人群,其发病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对于腹股沟斜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腹内压增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如有慢性咳嗽等疾病,应积极治疗。一旦发现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