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遗症一干活就疼,可能是由于骨折愈合不良、创伤性关节炎、肌肉力量不足、神经损伤、心理因素等引起。
1. 骨折愈合不良:骨折后,如果骨折断端对位对线不佳、固定不牢固或过早负重等,可能导致骨折愈合不良。骨折愈合不良会使骨骼的结构和强度受到影响,在干活时,骨骼承受的压力增加,容易引起疼痛。骨折愈合不良还可能导致骨折处的畸形愈合,进一步影响肢体的功能和稳定性,加重疼痛症状。
2. 创伤性关节炎:骨折累及关节面时,容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是由于关节面的不平整、软骨损伤等原因引起的。在干活时,关节的活动会增加,磨损也会加重,从而引起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创伤性关节炎可能会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3. 肌肉力量不足:骨折后,由于长时间的固定和休息,患肢的肌肉会出现废用性萎缩,肌肉力量下降。在干活时,肌肉需要承受较大的负荷,如果肌肉力量不足,就容易引起肌肉疲劳和疼痛。肌肉力量不足还会影响肢体的平衡和稳定性,增加受伤的风险。
4. 神经损伤:骨折时,如果骨折断端对周围神经造成压迫、牵拉或损伤,可能会导致神经损伤。神经损伤后,会出现感觉异常、疼痛、麻木等症状。在干活时,神经受到的刺激可能会加重,从而引起疼痛。
5. 心理因素:骨折后,患者可能会对受伤的部位产生过度的关注和担忧,从而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因素可能会导致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增加,在干活时,即使疼痛程度并不严重,患者也可能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
在骨折恢复后,应注意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如果疼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促进身体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