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引起,常导致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慢性破坏,其发病因素包括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合创伤等。
1. 菌斑:是慢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口腔中的细菌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粘性的生物膜,即菌斑。如果不及时清除,菌斑中的细菌会产生毒素,刺激牙龈组织,引起炎症反应。
2. 牙石:是沉积在牙齿表面的钙化的菌斑和软垢。牙石的表面粗糙,容易吸附更多的菌斑和细菌,进一步加重牙龈的炎症。
3. 食物嵌塞:如果牙齿之间的接触关系不正常,或者牙齿缺失后未及时修复,就容易导致食物嵌塞。食物残渣在牙缝中发酵,会产生有害物质,刺激牙龈,引发炎症。
4.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烤瓷牙等修复体,如果边缘不密合或者外形不良,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炎症和牙周组织的破坏。
5. 咬合创伤:如果牙齿的咬合关系不正常,咬合力过大或分布不均匀,会导致牙周组织的损伤。长期的咬合创伤会引起牙槽骨的吸收和牙周膜的破坏。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刷牙,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如果出现牙龈出血、牙龈红肿、牙齿松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