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常见的导致盆腔炎的原因有下生殖道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性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盆腔炎性疾病再次急性发作等。
1.下生殖道感染:
下生殖道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可通过宫颈管上行蔓延至盆腔,引起盆腔炎。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包括阴道炎、宫颈炎等。如果这些感染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原体容易上行感染,增加盆腔炎的发生风险。
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手术操作如果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或者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都可能导致病原体侵入宫腔,引起盆腔炎。术后如果过早性生活,也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3.性卫生不良:
性生活过于频繁、多个性伴侣、经期性生活等,都容易导致病原体侵入生殖道,引起盆腔炎。尤其是在经期,女性的子宫内膜脱落,子宫颈口开放,此时性生活更容易引起感染。
4.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如阑尾炎、腹膜炎等,炎症可通过直接蔓延的方式累及盆腔脏器,引起盆腔炎。当邻近器官发生炎症时,应及时治疗,以防止炎症蔓延。
5.盆腔炎性疾病再次急性发作:
盆腔炎性疾病如果治疗不彻底,容易转为慢性盆腔炎。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慢性盆腔炎可能会再次急性发作。对于盆腔炎性疾病,应彻底治疗,避免病情反复。
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性生活卫生。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妇科疾病。如果出现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