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引起发热的原因有感染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1. 感染性发热: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无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均可出现发热。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相应的抗感染药物。
2.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如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失常而引起发热。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降温、解毒、治疗脑部疾病等。
3.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等,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可引起发热。一般待坏死物质吸收完毕后,发热会逐渐缓解,也可对症进行物理降温等处理。
4. 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可引起发热。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如使用抗风湿药物、停用可疑药物等。
5.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缓解精神压力等方法进行改善。
发热时应注意休息,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