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不齐是指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不规则,心动周期显著快慢不均,多见于年轻人,通常无临床意义。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以及药物和疾病等。
1.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窦性心律不齐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儿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较少见。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一般无临床意义,不需要特殊治疗。
2.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无关。可见于老年人及冠心病患者,有时也可见于健康人。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窦房结起搏细胞自律性强度不稳定所致。如果没有明显症状,通常无需治疗;若症状明显,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3. 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起搏点在窦房结内移动,心电图表现为P波形态、大小及方向逐渐发生变化,但不出现逆行P波。常见于健康人,一般无需治疗。
4. 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由于心室收缩排血异常致窦房结血液供应不均匀,从而造成窦房结的自律性发生改变。可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
5. 药物和疾病: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吗啡等,以及心脏器质性病变如心肌炎、心肌病等也可能导致窦性心律不齐。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或治疗原发病。
窦性心律不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