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上长疙瘩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疖肿、皮脂腺囊肿、瘢痕疙瘩、外耳道湿疹、耳廓假性囊肿等。
1. 疖肿: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局部红肿、疼痛。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挤压,可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若症状严重,需口服抗生素治疗。
2. 皮脂腺囊肿: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一般无自觉症状,如继发感染则出现疼痛、化脓。较小的囊肿可暂不处理,较大的囊肿需手术切除。
3. 瘢痕疙瘩:多与个人体质有关,耳部受伤后易形成。表现为高出皮肤表面的肿物,质地硬。可采用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手术切除联合放疗等方法治疗。
4. 外耳道湿疹:与过敏、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等有关,表现为耳部瘙痒、渗出、结痂。避免搔抓,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
5. 耳廓假性囊肿:病因不明,可能与局部受到某些机械性刺激有关,如无意触摸、挤压等。表现为耳廓局限性隆起。可采用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必要时手术治疗。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耳部卫生,避免频繁触摸耳部,如耳部疙瘩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