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激动起源异常是指心脏的起搏点或激动传导出现问题,导致心脏节律异常。这种异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异位心律等,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
1. 窦性心动过速:多由生理因素如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吸烟等引起,也可能由病理因素如发热、贫血、甲亢、心力衰竭等导致。治疗应针对病因,如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必要时可使用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来减慢心率。
2. 窦性心动过缓:生理因素如运动员、睡眠状态等可导致,病理因素包括甲减、颅内疾病、严重缺氧、低温等。无症状者一般无需治疗,有症状者可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严重者可能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3. 过早搏动: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情绪激动、疲劳、饮酒、吸烟等,也可能与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有关。治疗方法包括去除诱因,对于频繁发作、症状明显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4. 阵发性心动过速:包括室上性和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前者多无器质性心脏病,后者常发生于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治疗方法包括刺激迷走神经、药物治疗如维拉帕米、普罗帕酮、胺碘酮等,严重者可进行电复律或射频消融术。
5.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治疗包括控制心室率、转复窦性心律、预防血栓栓塞等,可使用药物如地高辛、胺碘酮等,或进行电复律、射频消融术,有血栓栓塞风险者需抗凝治疗。
6.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常为致命性的,多由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等引起。一旦发生,应立即进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和心肺复苏。
心脏激动起源异常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戒烟限酒,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