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调整饮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治疗、肠道微生态疗法、必要时的手术治疗等。
1.调整饮食: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的肠道功能受损,调整饮食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母乳喂养的患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患儿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病毒性肠炎多有双糖酶缺乏,不宜用蔗糖,对疑似病例可暂停乳类喂养,改为豆制代乳品或发酵奶,或去乳糖配方奶粉以减轻腹泻,缩短病程。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常伴有腹泻,容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可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和性质,给予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3.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蒙脱石散可以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病原体,减轻腹泻症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消旋卡多曲颗粒可以减少肠道分泌,缓解腹泻。
4.肠道微生态疗法:轮状病毒性肠炎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片等微生态制剂,可以补充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增强肠道免疫力。
5.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下,轮状病毒性肠炎不需要手术治疗。但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肠穿孔、肠梗阻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饮食卫生。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腹泻、呕吐的次数和量,体温、精神状态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